造假手段频升级 化妆品鉴别“压力大”

来源:ayx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6-14 16:32:29

  )近日,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买卖高档护肤品空瓶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售价3000元左右的某品牌面霜,用完后空瓶能卖300元左右。而高价回收正品化妆品空瓶的目的或是造假。该新闻快速登上热搜,并引发消费者及相关行业的关注及热议。

  记者了解到,”真瓶装假货”的问题在化妆品、护肤品市场出现已久。一直在升级的造假手段,严重侵害着消费者权益,也为以瓶身鉴定为主要方式之一的化妆品鉴别服务市场带来新的挑战。慢慢的变多消费者表示,希望更加科学严谨的化妆品、护肤品鉴别技术和方式出现。

  记者从消费日报联合老爸评测发布的《消费者美妆/护肤品鉴别行为报告》(下称“报告”)中看到,屡禁不止的恶性仿冒案件,在危害消费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让我们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真假普遍存疑。调研结果显示,就“是否买到过假冒美妆/护肤品”问题,超两成被访者表示曾买到过假货。买到假货后,超8成消费者选择“自认倒霉”,勇于维权的消费者占比不足17%。此外,更有近6成被访者表示,对所购产品的真伪存疑。

  报告数据显示,围绕“如何知道自己所购产品为假货”的问题,除12.42%被访者表示通过检测渠道进行产品线成被访者均通过不同方式的个人感官识别来进行判定——分别有41.24%、21.24%、17.08%的被访者,因为使用肤感和专柜产品有区别、包装很假、使用后出现严重皮肤问题,即认定所购产品为假货。对于不选择通过检测渠道进行产品鉴别的原因,大量被访者坦言,存在费用、时间、效果等多方面顾虑。

  近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逾10%,位列全球第二。然而,在我国美妆/护肤品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制假售假始终是行业顽疾。这一问题背后,与产品造假方式、手段不断升级密切相关。

  报告显示,近年来围绕美妆/护肤品造假案件时有发生。广州荔湾警方2022年破获的一起生产假冒国际品牌化妆品案件中,涉及品牌包括迪奥、香奈儿、SK-II等。犯罪团伙以“海淘”代购为名,花重金研制高度相似配方,让假冒品不仅外包装与正品几乎一样,甚至气味、颜色、质地也极为相似,同时还印有中英文说明书和批次等标签。江苏省扬州市2022年破获一起化妆品“真瓶装假货”售卖案件,涉案团伙高价收购国际知名化妆品空瓶,并采用将正品化妆品进行稀释后灌装到空瓶中的方式,制造假冒注册商标的化妆品对外销售。涉案团伙用于购买化妆品空瓶费用就高达1017万余元。广州市白云区打假工作专班2021年查处的一宗网络销售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案件中,涉事公司伪造各种知名化妆品品牌方授权书及公章,并以此骗过互联网团购平台资质审查,从而得以公开在网上销售假冒化妆品。

  在多个案件中,制假售假团队不仅形成了“生产—售卖—虚假防伪查询”的完整闭环链路,让假货在包装、商标上与正品高度相似,更不断升级造假手段,如研制正品配方、真瓶装假货、伪造品牌方授权书、假冒批号及溯源码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犯企业和消费者权益。与此同时,花样百出的造假手段,也对产品的鉴别技术升级迭代提出更高要求。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经营范围含有“许可项目:化妆品生产”或“许可经营项目:化妆品生产”的企业共有9816家企业。其中,2018年新增375家,2019年新增484家,2020年新增1457家,2021年新增2399家,2022年新增2595家。年度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大批美妆/护肤品鉴别机构的出现,检测资质不合格、检验水平不达标、未按规定方法要求开展鉴别、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乱象也开始出现。

  2022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显示,抽查120家机构仅12家通过,其中5家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中有两家被点名通报。同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考评结果处置有关情况的通告显示,共58家化妆品检测机构未通过评定,其中46家检测机构被暂停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信息系统使用权限,12家机构被要求进行整改。这些被通报的机构被查出存在工作不规范、机构设备不过关、人员不具备相关资质、乱收费等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鉴别机构作为美妆、护肤品质量的“裁判”,若水平不足、评判不公甚至数据作假,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将对整个化妆品鉴别行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危害,也在削弱花了钱的人鉴别市场的信任。

  报告显示,对于目前主流鉴别平台应用较普遍的“拍照鉴别”方式,仅约5%的被访者认为该鉴别方式可信,其余近85%的被访者认为该鉴别方式“不靠谱”,具体理由为“包装真假不等于产品真假”“拍照的识别方法不够严谨”等。

  记者了解到,当前美妆/护肤品鉴别市场中,常见的鉴别方式主要分为感官鉴别和仪器鉴别两大类。感官鉴别,指对待检测产品的细节,通过检验测试人员与正品的感官比对进行鉴别,其中又以拍照鉴别为主要形式,具体包括照片中产品包装、瓶身、防伪码、生产批号等外观,和内部膏体质地等。仪器鉴别,指通过专业鉴别仪器对待检测产品进行专业技术鉴别,根据不同技术,仪器鉴别又可具体划分为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气质联用,液质联用,核磁共振等。在市场端,老爸评测自2020年起发起了以仪器鉴别为核心的美妆/护肤品免费鉴别服务。

  “为让鉴别结果更科学可靠,我们通过红外光谱技术的甄别手段,对比正品和待检样品的特征曲线来帮助判断,图谱的吻合程度反映了待测样品与专柜样品成分的差异。其中对红外光谱仪不能明显鉴别或样品不适宜用红外光谱仪的情况,实验室还会增加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手段进行甄别。”老爸评测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老爸实验室2020年至今近万例美妆/护肤品仪器鉴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目前美妆、护肤品造假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越火爆产品越易被假冒、疑似假货率逐年攀升、造假手段一直在升级。

  同时,报告调研结果也显示,消费者对美妆/护肤品鉴别服务,也存在流程更便捷、过程更透明、成本更低廉、结果更权威等需求。在一直在升级的鉴别需求下,未来美妆/护肤品鉴别市场,将在政策不断加码的同时,通过重技术、强科普等方式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掌握更多更优核心技术的鉴别平台、企业,将在竞争加剧中脱颖而出。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上一篇:儿童彩妆真的安全无毒无刺激?甲醛“重灾区”是眼线液

下一篇:假机构、假网站、假证书“化妆品珠宝查询”小程序带你避开这些“坑”

全国服务热线

020-31219836

欢迎联系妆妍专业客服团队
我们的服务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期待接听您的来电!